他是功勋卓著的航天技术专家
中国空间事业的开拓者
我国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
今天是王希季院士102岁生日
让我们一起
为他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王希季是我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功勋卓著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空间事业开拓者。1921年出生于云南,1942年本科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1950年回国任教,1955-196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期间曾任涡轮机教研室主任。他是我国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与党同龄,与祖国共奋进,青年时期的王希季不甘平庸,勤奋刻苦,在昆明读书时就已小有名气,被誉为“春城小状元”。1938年,还在读高二的王希季,参加了刚迁至昆明不久的西南联大的招生考试,考取了该校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40年,日本侵略军频繁轰炸昆明,炮火连天,同胞的鲜血点燃了王希季的怒火。年轻的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于194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动力与燃料专业。1949年10月,王希季在美国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突然在《纽约时报》上看到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报道,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决定回去报效祖国。他停止攻读博士学位,拒绝美国政府的优厚条件,绕道英国,途径香港,1950年回到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1950年王希季踏上了回国征程
1955年,王希季调入交通大学,后担任船舶涡轮机专业负责人,讲授船舶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课程,指导研究生学习。他的课程助教钟芳源回忆:“作为船舶涡轮机教研组的第一任主任,他主持了专业的全部筹建工作。先生在交大的几年是教研组成立的初期,在他的领导下,7名年轻教师很快写好讲义,按时开出新主课,搭建了教学实验台,还指导完成了毕业设计,使上海交大第一届涡轮机专业毕业生顺利毕业。”1960年,他指导的教研室被评为上海市文教战线先进集体,他本人被评为上海市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在不断钻研和多年教学的基础上,王希季和钟芳源合作编写了《船舶汽轮机原理与热计算》,作为高校的教学用书。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王希季开始步入航天技术领域。同年11月,负责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总体研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成立,王希季先后任技术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研究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时在上海交大工作的王希季教学上具有丰富经验,专业领域有较深研究,准备赴民主德国访学,作为共产党员,他最终放弃了访学机会,服从了党组织的决定,率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人,开始了中国第一代火箭的设计。
没有做过运载火箭,就先从探空火箭开始。在没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没有现成资料可供仿制,没有火箭和卫星领域专家的情况下,王希季带领年轻人边学边干,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发明了许多“土办法”:来不及新建试验室,就把厕所改装成测试室;没有吊车,就用绞车把火箭吊上发射架;没有燃料加压设备,就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把气压打上去;来不及建通信线路,就用手势或传递叫喊的方式进行试验场的联络……1960 年2 月,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发射成功,虽然只飞了8公里,却标志着我国已经在奔向太空的征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毛泽东主席在参观上海新技术展览会时激动地说:“了不起呀,8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下去!”在之后试验成功的18种探空火箭中,由王希季担任负责人的有12种。
1960年4月29日,“T-7m”探空火箭发射并回收成功,钱学森、王希季等在火箭发射架前合影留念
探空火箭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第一个卫星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积累了经验,王希季主持制定了“长征一号”的总体方案,正当“长征一号”多项关键技术已有突破、初样研制快要完成时,王希季被调离承担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任务,任返回式卫星系列总设计师。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点火升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飞上蓝天,三天后按预定地点顺利返回地面,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成功发射8颗返回式卫星,其中6颗由王希季负责研制。
从求学西南联大到远渡重洋赴美深造,从参与创立新中国航天事业到隐姓埋名投身研制“两弹一星”,从主持研制我国返回式卫星到谋划太空新征程……为满足国家发展空间技术的需求,王希季多次转行,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使中国的空间科学从探测阶段登上了试验阶段的新台阶,成为了中国功勋卓著的航天技术专家。
历经沧桑百载,跨越世纪征程,王希季为开拓和发展中国空间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一直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并于201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
今天让我们一起
祝王希季院士102岁生日快乐
青松不老、南山永寿!
文稿:学院党政办-组织宣传办公室
排版:赵芷艺
编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