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中国华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华电电科院”)董事长、党委书记、1987届船舶动力机械专业本科、1990届船舶动力装置专业硕士校友李立新来访母院,受邀参加第六期“ME校友下午茶”——“绿氢发电与你同行”活动,本次活动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校友办主办,职航灯塔发展协会承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朱磊,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德辉出席了活动。
朱磊代表学院对华电电科院一行专家的到访表示欢迎,希望双方能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也希望借助本次活动帮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掺氢燃气发电技术的进展,深化对我国“双碳”目标的认识,增强大家对于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共识。
李立新就个人经历及绿氢发电技术两方面做了主题报告。他首先分享了自己从毕业后进入电力行业投身国家能源建设的故事,并以个人经历为例,勉励同学们发扬交大优良传统,强化个人专业技能,以开放态度接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在讲到绿氢发电技术时,李立新介绍了国内外多家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强调了绿色零碳的技术优势以及在调峰调频方向的广阔前景,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华电集团氢能产业的战略布局、发展规划和产能现状,展现了华电集团在推动风光电制氢行业发展的决心和社会责任感。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争相提出了自己对于绿氢技术及未来发展的疑问,李立新及各位嘉宾做了系统解答。
Q1
李学长您好,请问目前风光制氢的主要技术途径是什么,转化效率大概是多少?
主要技术是电解水制氢;转化效率方面,因为风光发电不可控,常常存在用电和产电不同步情况,因此制氢是作为储能手段来起调峰调频作用;现在能做到四至五度电制一方氢。
Q2
李学长您好,请问产氢设备成本回收周期大概是多久?
现在制氢技术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燃氢发电成本大概是天然气四倍左右,我们估计,再过5-10年,随着技术积累逐渐丰富及制氢行业规模增大,燃氢发电成本会下降至天然气发电同等水平。
Q3
李学长您好,您对氢氨融合前景怎么看?
氢氨融合确实可以降低氢气储存运输难度,但是在燃烧前还需要将两者分离,否则会产生严重污染,而这个过程又让本就成本较高的燃氢发电成本再次上升,所以应该不是现在的发展重点。
Q4
李学长您好,我注意到华电从国外引进了很多设备,那么华电是打算是从头研发燃氢发电设备,还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去定制改进?
对于华电来说,我们倾向于使用市场上的成熟方案,因为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做好准备,以便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技术封锁等挑战。基于此,华电电科院成立了上海分公司,专门从事相关设备研发。
文字:郭威
摄影:许超 刘宏伟
排版:郭灵岚
编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