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第二期砺远-集思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讲坛[图]
发布时间:2022-10-04   阅读:22

9月13日至29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第二期“砺远-集思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讲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1所高校本硕博学生逾5000人次云端参会。本次讲坛以“元宇宙与未来畅想:人类生命与机械生命的探索与共生”为主线,由五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分别进行讲座。


图一.png


机械生命探索专场论坛上,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教授、本科生研究主任Michael Geist Littman以“机械自动控制和仿生机器人相关技术”为题,介绍了仿生机器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讲解了可调谐激光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机械、电子和计算机课程中关于激光器的内容进行演示,结合项目经历向参会学生分享了实践操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图二.png


交叉学科展望专场论坛上,牛津大学生物医学监测计算智能(CIBIM)实验室主任Maarten De Vos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主线,以深度学习在睡眠模式识别中的应用为例,着重阐述了数据科学、生物电子、计算智能等领域在生命监测中的前沿技术,同时就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参会学生展开讨论。


图三.png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对谈专场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代表学校致开场辞。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oachim Frank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冷冻电镜、生物分子连续结构变化过程、SPIDER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以及自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索经历,并就未来应用场景、结构可视化等问题与参会学生展开了探讨。


图四.png


医工交叉学科探索专场论坛上,剑桥大学生物电子学菲利普亲王教授George Malliaras从脑深部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综合征、抑郁等问题中的应用出发,围绕前沿生物电子技术在脑机接口、器官芯片等新型智能医疗设备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并就生物电子医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技术局限性及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潜在应用进行分享。


图五.png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相关研究主题探索专场论坛上,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生物力学和机械生物学教授、创新与创业工程硕士项目副主任Emad Moeendarbary结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关于温度和触觉感受器及其内在机制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细胞力学和机械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并分别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对基于生物材料的流变性质与动力学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本次砺远-集思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讲坛是学院品牌学术活动——砺远学术讲坛系列活动之一,由学院砺远学术组委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承办,旨在引入海外顶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资源,调动学生的学术能动性,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锻炼表达能力,促进师生学术交流,助推研究生树立学术理想,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