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田文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将留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曾获2025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团员、第7届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等荣誉。他的导师是彭志科教授,研究方向是微波测振技术应用研究。硕士期间曾任振动所研究生党支部支委。
萌芽:与振动结缘
2018年,田文迪踏入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学院,开启了本科学习之旅。在探索学术兴趣的道路上,他积极利用学校丰富的科研资源,寻找自己的热爱所在。一次机械振动课程,让他初次领略到物体振动现象的奇妙,也激发了他对振动相关科学与技术的浓厚兴趣。此后,通过科研导师计划,他深入接触声学超材料研究,进一步坚定了在振动领域深耕的决心。本科毕业设计中,他聚焦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减振技术,深刻认识到振动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系列经历,促使他在研究生阶段毅然加入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开启了振动测量技术的探索之旅。如今,毕业之际的他选择留校攻读博士学位,立志在微波振动测量领域继续探索,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成长:良师益友引领前行
硕士求学阶段,田文迪在导师彭志科与熊玉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正式踏入微波振动测量领域。两位导师不仅在科研上为他指引方向,提供专业的学术引领,在生活中也给予了诸多关怀与支持,助力他逐步成长,科研素养与创新思维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在研究过程中,田文迪积极与课题组的同学们展开交流、互帮互助。思维的碰撞时常为他带来新的启发,每当遭遇困难与挫折,同学们的鼓励都能让他迅速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继续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
田文迪的研究聚焦于“基于微波全场振动感知的桥梁拉索群索力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他从夯实理论基础开始,广泛涉猎国内外前沿文献,深入研究微波测振技术原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验阶段,他独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搭建实验平台,无论是实验室的模拟环境,还是真实桥梁的施工现场,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严格把控数据质量,对每一组实验数据进行细致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田文迪成功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他创新性地引入微波全场测振技术,打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在测量范围、精度和实时性上的局限,大幅提升了桥梁拉索测量与监测的效率,为桥梁拉索轻量化监测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田文迪作为主要研发人员,研制的微波全场测振仪在第7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上荣获金奖。该仪器集成了先进的微波技术和智能算法,也相继在中阿国际博览会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关注,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学术成果上,田文迪发表了一篇EI论文,投稿SCI论文一篇,以第三作者发表三篇SCI论文,并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公开。在学生工作中,他担任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党支部纪律委员与2022级本科生助理班主任,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此外,他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通过线上家教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辅导,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硕士期间,田文迪多次荣获荣誉,包括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三好学生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致远:不忘初心,逐梦未来
即将攻读博士学位的田文迪,计划将研究方向拓展至大型发动机结构全场域的微波三维振动及形变测量。大型发动机作为现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核心装备,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大型发动机结构的监测技术存在诸多不足。田文迪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将微波测振技术应用于这一领域,突破现有技术瓶颈。
未来,他将继续探索微波测振技术在复杂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努力攻克技术难题。田文迪表示,他将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推动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为行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