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卢佳佳,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5届博士毕业生,毕业后将前往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学术之星”、上海市力学学会优秀学生奖等荣誉奖励。
初入交大,怀揣梦想
作为一名从硕士阶段顺利进入博士研究的学生,他并未因学术上的起步较早而放松要求,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情和对创新的执着。刚开始进入博士阶段时,卢佳佳便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全新的科研环境,这个环境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也为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于是,他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不仅沉浸在学术的浩瀚海洋中,更主动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
在他的博士生涯中,卢佳佳有幸得到了导师张文明教授的指导。张老师不仅为他提供了广阔的科研视野,还在他的科研道路上提供了耐心指导和启发。无论是日常的学术探讨,还是研究中的具体困难,张老师总是给予他充足的支持,鼓励他既要保持独立思考,又要积极对外交流,敢于迎接挑战。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卢佳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研风格,明确了“独立探索与学术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深刻领悟到科研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勇敢追求创新与突破。
创新科研,突破自我
卢佳佳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尤其是在航天装备领域的振动控制技术方面。他创新性地提出了非线性隔振与驱动一体化技术,成功解决了宽频带振动抑制与高精度位姿调控功能一体化的难题。这一技术的突破为高分辨天基观测、超精密制造与检测、超远距光电跟踪与通信等尖端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些创新不仅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路,相关技术也已成功应用于航天院所的装备研制,体现了他的科研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卢佳佳参与发表了SCI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9篇;公开或授权了9项发明专利,其中4项为第一发明人专利。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他的扎实科研能力,也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学术训练与工程实践结合
卢佳佳并未局限于纯粹的理论研究,他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工程实践,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卢佳佳协助导师完成了多个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使他对理论与工程的结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高精度机械系统与航天装备的振动控制技术方面,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术与责任并肩,服务与贡献同行
在学术研究之外,卢佳佳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公益活动。在本科生课程《机械振动学》的教学中,卢佳佳担任了助教,协助任课教师批改作业、安排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作为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的支部组织委员,卢佳佳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发展新党员、组织支部活动等,曾取得党员年度考核优秀、综合评价总分系所内排名第一的成绩。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大型会议的志愿服务工作,并为学校的校史讲解培训活动贡献力量。他的学术与社会责任感兼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博士生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展望未来,志向远大
如今,卢佳佳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他计划在进一步深化非线性隔振与驱动一体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推动这些技术在高分遥感卫星光学载荷的非线性隔振与指向一体化平台中的应用,满足未来超高分辨率遥感观测任务对超高精度、超低振动环境的严苛要求。他还将借助境外高校在机械工程和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优势,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未来,卢佳佳希望通过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在高端装备振动-运动协同控制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实现国家“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