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2024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杨溢凡:笃行十年,方得始终
发布时间:2025-04-10   阅读:13

人物白描:杨溢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25届博士毕业生,师从航空动力研究所夏溪、齐飞教授,毕业后将前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工作。博士期间发表SCI期刊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燃烧领域顶级期刊PCI/CNF上发表论文3篇,参与国际、国内会议共7次,授权发明专利2项,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丰田纺织一等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交大战疫)、上海交通大学校三好学生、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三等奖等荣誉。

101_证件照_证件照-杨溢凡.jpg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里的树叶黄了又绿,这是杨溢凡待在交大的第九个年头。从2016级工科试验班的新生到燃烧与能源研究团队的博士毕业生,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在机动学院完成了从青涩学子到科研工作者的蜕变。

2016年的秋天,刚迈入上海交通大学校门的杨溢凡站在工科实验班的分流展板前,目光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介绍前流连。展板上"能源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动力,驱动未来"的字样让他心生向往。经过系统的专业导论课程学习,最终选择了这个与国之重器息息相关的领域,成为了机动学院大家庭中的一员。

101_单人生活照_生活照1-杨溢凡.jpg

在大三时的一次偶然机会,杨溢凡接触到了齐飞老师所带领的燃烧与能源研究团队,实验室里跳动的蓝色火焰影响了他的生活轨迹,经过与导师团队的深入交流,最终开启了从课堂走向实验室的学术启蒙。之后的他开始在本科课程学习之余参与一些简单的课题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确定了自己的未来规划,最终选择了本校保研留在团队内继续工作,跟随夏溪与齐飞老师攻读博士学位,从此开启了新的学术旅程。

直博生涯的序幕却非坦途,在保研直博之后,尽管杨溢凡第一时间与导师沟通确认了博士的研究课题,但后续的开展却并不顺利。由于所选课题是团队尚无研究积累的新兴领域,前期只能独自摸索,在这期间让他吃尽了苦头,困难与问题接踵而至,只能通过漫长的试错与改进来解决。这期间也多亏了导师与同门的鼓励与帮助,才将课题逐渐顺利推进了下去,在度过了前期最难熬的阶段之后,后续的研究终于顺利了许多,实验工作开始陆续取得一些进展,相关成果也多次被国际燃烧会议收录。

当然,在交大的生活不仅限于学术研究,校园内外的各色活动也丰富了杨溢凡的生活。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社会实践、课程助教、班级班长等等,都拓展了他的认知,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充实了个人生活。多元的经历塑造了他多维度的成长,也让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大家沟通、合作,提供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101_其他照片_生活照2-杨溢凡.jpg

2024年秋招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杨溢凡收到了新能源企业和军工研究所等多家offer"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指引他作出抉择:选择军工队伍,将科研所学化作守护之力。杨溢凡最终签约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入职所内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从事燃烧诊断测试方面的研究,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让燃烧诊断测量技术成为守护国防安全的火眼金睛。


供稿:杨溢凡   编辑:毕天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