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李慧媛,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师从章俊良教授、沈水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电解水质量传输。已发表SCI论文八篇(其中第一作者四篇),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荣誉。曾担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燃料电池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目前将继续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以学启思,以思促行
在面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新型能源形式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日益凸显其关键作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兴专业,为世界未来能源解决方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怀着对“新能源”的憧憬和向往,本科期间,李慧媛勤奋刻苦,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习之余,她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最后以专业第一(1/56)的成绩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硕博连读,进入 燃料电池研究所,专注于新能源学科中的“氢能”领域,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解水膜电极界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李慧媛在章俊良、沈水云老师以及系所其他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开展研究工作。从本科到研究生,怀揣着对清洁能源的向往,李慧媛的专业从传统热能学科转变为高度交叉的电化学学科,面临基础知识欠缺的问题。因此,她认真系统的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并和师兄师姐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尽管科研之路艰辛,她仍乐在其中,认真学习师兄师姐经验,积极进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对科研的热爱并立下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针对于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成本高和耐久性差的瓶颈问题,李慧媛对阴极催化层内的氧气传输机理进行研究,并开展高传输、高耐久膜电极结构设计工作,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参加国内会议一次、国际会议两次,并分别作口头汇报。同时,李慧媛积极参与课题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以及一汽解放企业项目5项,不断完善和锻炼自我。量变引起质变,在求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科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初心已定,赤诚不改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李慧媛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2022年1月起,连续两年担任燃料电池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积极组织燃料电池研究所党团活动20余次,包括组织同学们进行党课学习,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与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和上海奉贤区委党校保持密切的共行共建关系,深入“新能源”行业参观交流,引导支部成员增强理论知识,根植家国情怀,前往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担当“大国重器”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党支部获得“2022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优秀党支部”称号,党建带动团建,作为骨干负责人,所在团支部也获得“2023上海高校活力团支部”的称号。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忘关心系所同学,主动与科研不顺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交流谈话,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服务党员和群众。
同时,李慧媛连续两年担任《电化学基础与应用》课程助教,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线上线下耐心为班级学生答疑解惑,细致批改课程作业,并协助老师完成实验课,获得老师的好评。
不负韶光 砥砺前行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毕业后,李慧媛将在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工作,紧跟“双碳”发展战略,励志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更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肩负责任使命,做一个“知足且上进,温柔且坚定”的科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