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白描:张桀馨, 2024届毕业生,师从于张波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下肢康复的柔性关节机器人系统建模与控制。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唐立新奖学金、长江思源励志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诸多荣誉。未来将前往华中科技大学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张桀馨学习本专业已有近十载。自踏入交大校门的一刻起,“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就成为了指引他思想和行动的方针。学校的全方位培养、身边优秀师长的熏陶,造就了他对科研的一腔热爱,对世界的积极探索,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未来,也当怀拳拳之心,为祖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自小接触医疗行业的他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随着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量逐年攀升,瘫痪患者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这也让无数家庭蒙上了一层阴霾。为了响应国家的重大医疗需求,也为了实现让瘫痪患者站起来、走起来的美好愿望,他决心为瘫痪患者研发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潜心学习机器人学、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等相关课程,并均取得了优越的成绩,为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科研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接踵而至的挫折也让他时常自我怀疑。每每此时,导师张波老师总是以最温和的态度给予他鼓励和肯定,激励和引导他不断努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他在该领域的持续深耕,最终研制出了面向不能自主站立的瘫痪患者的柔性下肢康复机器人。所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Nonlinear Dynamics、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等高质量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3篇,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他致力于推广研究成果,曾参与多个学术会议,在研讨会上作专业报告。此外,他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防973等重要课题。
他在专业上的钻研精神也得到了肯定。曾获国家奖学金、唐立新奖学金、长江思源励志奖学金、中科新松奖学金,获“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国家一等奖、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国家二等奖等科创类奖项10余项。未来,在专业研究方面,他将继续“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立足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出更多有意义、服务于国家社会需求的研究。
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这句箴言同样深深影响着张桀馨的一言一行。他任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始终以同学为本,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在任职期间,创新活动形式,注重思想引领。共举办40余个主题活动,微信推送达100余份,公众号阅读量达14万余人次。带领研会在年度评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金奖和最具特色奖。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他还在党组织的工作中不断淬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他担任机器人所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求真务实,积极筹备和开展多项党组织活动。他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党组织和学校的肯定,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党建优秀个人等称号。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
在社会中,他也积极践行着自己的奉献精神。当听说家乡要在上海建设一支学生志愿队伍,服务山东省的双招双引工作时,他毅然决定加入其中,用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他担任山东省人才工作站(上海)副秘书长,协助家乡创办了全省首个驻外人才工作站,凝聚了数十所高校的山东籍大学生,助力了千余在沪山东籍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规划。他也因此获得了山东省人才工作站(上海)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在疫情期间,他勇于担当,不遗余力地协助学校的抗疫工作。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疫情防控志愿者,作为楼层长负责楼栋同学的生活事宜。志愿服务时长达469小时,因此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假期期间,在家乡的抗疫战斗中也有他的身影,他担任济南市疫情管理志愿者,协助完成了社区信息录入工作,被评为了“同心战疫”志愿者。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一个人的优秀往往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从高考结束到攻读博士,他与女友相守十年。他总是能在低谷时得到女友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无论风雨两人亦能携手向前。如今,同为博士生的他们也希望一起从事科研工作,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他将在华中科技大学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他将始终秉持着交大精神,担当起机械人的社会责任。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和追求,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供稿:张桀馨
编辑:徐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