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6
近日,历时两个多月的会审、初评,复评和面试,首届上海交通大学荣昶科技创新奖学金获奖名单公布。在激烈的竞争中,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马景铖、童易鋆、赵洲、林成靖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校仅十名获奖学生中的佼佼者。
童易鋆在2016年4月通过邮件海投自主联系,最终确认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Dr. Gao Liu暑期研修,并于7月初前往对方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科研实习。期间进行了两项重要研究,一是低比例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性能,二是导电粘结剂PPy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对电极材料的动态影响。硅碳复合负极是目前锂电工业界非常热门且有前景的应用,因为能够同时解决硅的大体积膨胀和石墨的低比容量问题。他的实验结果证明了5%的纳米硅与石墨混合,在PVDF粘结剂的粘合作用下能使电池发挥出优秀的循环性能,目前实验内容已整理成摘要投向著名锂电国际会议。另一方面,他所在的课题组通过原位TEM技术观察了PPy作为粘结剂的硅负极循环动态变化,发现PPy能有效抑制硅的体积膨胀,同时也能保证材料良好的导电性能,是该领域一个较为重要的发现。
赵洲于2016年4月初同来访的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LTRA&C实验室主任Prof. Julio Soria联系确认好暑期访问后,在8月正式前往澳大利亚该教授的实验室进行暑期科研实习。主要进行的实验有LF-PIV 与 2D-PIV 基于圆管射流的对比实验和LF-PIV对湍流时均场的测量。光场单相机三维图像粒子测速(LF-PIV)是本院施圣贤副教授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三维流场测速技术,通过这次实验可以进一步明确LF-PIV相比普通2D-PIV的优势,同时也是LF-PIV首次测量三维湍流场。实习中完成实验设备搭建与调试,进行了实验拍摄,目前,赵洲正在就实验结果同Soria教授合作撰写 SCI论文。
马景铖从大一开始进入制冷与低温研究所王如竹教授的课题组参与实验课题,为了了解微纳传热,在2016年3月通过邮件联系了UIUC的Energy Transport Research Lab,并在当天通过对方高校的筛选和面试选拔,收到了暑期科研邀请。暑研期间,他的研究课题是极具挑战性的液珠流固耦合问题——一个令实验室一位博士生头疼的项目。他很快找到了突破点,开始独立研究。随后,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完美解决了问题。他有幸向美国海军介绍了他的项目,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研究投递向Physical Review(Fluid)期刊。导师高度肯定了其研修成果,并邀请马景铖来年成为他的研究生。
林成靖于2016年三月通过了新加坡国立大学Advanced Robotics Center的主任Prof. Marcelo的海外研修考核面试,并于8月份前往NUS参加暑期海外研修实习,研究课题定为移动机械臂的运动规划。以运动规划和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在实习过程中针对KUKA六自由度机械臂和全维移动底盘组成的移动机械臂,提出了基于示教的采样规划方法。在ROS中编写高维构型空间的示教采样算法,并且将算法降维在MATLAB中实现规划。目前,他仍保持和Prof. Marcelo联系,将进一步研究机器学习和运动规划结合的示教采样算法,争取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外,除了以上四位获评同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本次还有入围荣昶科技创新奖学金提名奖的还有许临风、徐继豪、柳锋、周博宇等四位同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子在今年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海外研修学生中所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刻苦专研的精神风貌和国际化的科研实力,激励着更多交大学子奋发努力、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