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我院5位博士生获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发布时间:2024-12-12

近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立项名单公布,我院5名博士生获得立项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于2023年首次试点设立,旨在支持博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学科交叉研究,着力培养其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项目实施采用“推荐+评审”的模式,通过博士生个人申请、学校遴选推荐、基金委组织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资助项目。

 

立项项目及学生简介

项目名称:基于离电水凝胶的作动-感知一体化小型软体机器人设计

 

负责人:李金昊

 

项目针对软体机器人自身作动变形与外部环境激励共同作用下的应变耦合问题,从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角度,探究基于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水凝胶的软体机构大变形主动作动与环境鲁棒感知机制,提出软体机器人作动-感知一体化小型化设计集成方法,对软体机器人在受限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项目名称:CO2精准电合成C2+产物催化材料的理论预测与反应机制研究

 

负责人:张贵儒

 

项目针对二氧化碳精准电合成为单一C2+产物选择性低的研究难题,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AI+化学”研究思路,借助机器学习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协同驱动的材料预测框架,构建无机材料基因库与精准电合成构-效关系描述符,通过“高通量预测+多模态追踪”的方式探索二氧化碳深度还原催化位点的微观结构认识,为新型高效能源电化学催化材料的可控构筑和理性设计提供基础性见解。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在PNAS、Nano Research、Chem Catalysi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曾获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等。

 

项目名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模块的水伏共生机理研究

 

负责人:邵昭

 

项目针对光伏中光电效率提升严重受限于高运行温度的瓶颈,以及部署地域往往缺少清洁用水的实际问题,提出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模块的蒸发冷却结合空气取水引入光伏热管理领域,从而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同时生产清洁用水(“水伏共生”)。项目拟从材料、热设计理论、系统构建与运行调控等不同层次开展探索,构建需求导向的规模化多产物协同输出与光伏能效提升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在Joule、Device、Applied Physics Review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际制冷学会最佳学生论文第一名、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等。

 

项目名称:基于接触熔化的相变储能器件功率密度动态调控研究

 

负责人:薛新杰

 

项目聚焦基于接触熔化的相变储能器件功率密度的调控,从动态调控方法、微观结构优化、器件设计及性能测试三个层面开展研究,旨在揭示接触熔化的功率密度调控机理,构建表面微观结构设计方法,实现相变储能器件功率和能量密度的协同,为高功率密度相变储能器件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项目负责人在Carbon Neutrality、Applied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第一届全国储能博士论坛最佳报告等。

 

项目名称:氨-碳基多元燃料相互作用及高压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

 

负责人:梁玥莹

 

项目聚焦氨-碳基多元燃料相互作用,开展高压燃烧试验和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明晰碳-氮交叉反应理论体系,发展准确的氨-碳基多元燃料高压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研究碳链长度、官能团、碳碳双键位置及同分异构体对氨-碳基多元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为动力装置氨-碳基多元燃料燃烧调控提供理论基础。项目负责人在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Combustion and Flam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供稿:科研与基地建设办公室、研究生教务办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