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星火论坛”:齐飞教授的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2017-11-13

【编者按】“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育人目标,学院成立了教书育人委员会,强化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弘扬“学在交大”办学风尚。同时,学院还将开设学术论坛,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术报告,围绕学科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学术交流,更好地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培养师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浓厚的专业兴趣和崇高的学术追求,着力增强世界眼光、中国意识、行业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期将介绍内燃机研究所齐飞教授创办的“星火论坛”,分享齐教授的教书育人理念和学术情怀。

 

 

齐飞是上海交大的特聘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燃烧会议大会特邀报告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国际燃烧学会秘书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秘书长、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把大师请进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在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星火论坛”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师讲坛”,让不少学生“慕名而来”。论坛自2017年3月开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5期,先后邀请了20位国内外知名燃烧学者前来开讲,分享最新的学术成果,传递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

 

 

这些知名学者中,包括了国际燃烧学会前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Chung K. Law教授,国际燃烧学会候任主席、国际燃烧学会Alfred C. Egerton金奖得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Philippe Dagaut教授,第36届国际燃烧会议主席、国际燃烧学会银奖得主、悉尼大学Assaad R. Masri教授,国际权威能源与燃烧期刊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主编、德国科研最高奖莱布尼茨奖得主、杜伊斯堡-埃森大学Christof Schulz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士、普林斯顿大学Yiguang Ju教授等等,同时还包括国内一批优秀学者。

 

 

 

论坛吸引了上海交大机械动力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密西根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航发商发、上海电气、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等高校和行业单位一大批燃烧学者和研究生的广泛参与。学生们表示,聆听“星火论坛”,是一次与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不仅了解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最新进展,还能感受到国际知名学者的学术风范,“希望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之所以决定开办“星火论坛”,在齐教授看来,“燃烧”问题太重要了。燃烧提供了全球85%的一次能源,并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火箭发动机和内燃机提供动力。同时,燃烧也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他介绍指出,当前燃烧学研究的焦点在于如何更高效、清洁地利用燃烧,特别是发展先进发动机燃烧理论和技术。2016年启动的“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气轮机”两机重大科技专项中,发动机的燃烧被列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认为,发动机燃烧是极其复杂的湍流燃烧,涉及流体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学科交叉问题。要深入了解发动机燃烧过程、突破发动机燃烧研究难点,必须从根本上探究湍流燃烧所蕴含的规律和理论。目前,齐飞教授正带领他的团队,建设依托先进激光诊断和质谱诊断方法的燃烧研究实验室,解决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中的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齐飞教授团队从2017年初,开始举办“星火论坛”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燃烧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到上海交通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拓展研究人员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燃烧、湍流燃烧、燃烧诊断、燃烧反应动力学等燃烧学前沿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下一阶段,“星火论坛”将更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燃烧学、流体力学、激光诊断、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开展合作,展示燃烧学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燃烧研究。

 

青年人承载了未来发展的希望

 

“星火论坛”仅仅是齐飞教授在燃烧学领域教书育人的一个缩影。在教学科研的十五年时间里,齐飞教授先后培养了博士26人、硕士12人,其中4人获国际燃烧学会Bernard Lewis奖(国际燃烧领域最高青年学者奖)、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还有10余人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任教授和副教授。期间,齐飞教授三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2014年底,齐飞教授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受聘为学校特聘教授,随即着手组建燃烧与能源研究团队。团队面向航空航天动力国家重大需求,设立湍流燃烧及燃烧不稳定性、燃烧反应动力学、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重点研究方向,并以先进激光和质谱诊断方法为基础,通过全面创新的实验方法和自主研制的新型仪器,建设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燃烧和能源研究实验室。

 

 

目前,团队现有正式研究人员7人、博士后4人,在燃烧诊断、燃烧反应动力学、燃烧不稳定性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成立三年来,在Combustion and Flame、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两大权威燃烧学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和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发表论文30篇。

 

 

青年人才是燃烧学的未来,承载了未来发展的希望,为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齐飞教授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倾注心血。针对每位青年教师的研究背景,帮助其梳理与团队研究工作的关系,找准研究方向和发展定位;建设实验台架,强调交叉合作、协同创新,促进青年教师融入团队;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扩大自身学术影响。团队成立以来,李玉阳副教授获得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他还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投身学科和学院公益服务工作,团队青年教师担任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秘书、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等国内外学术兼职。

 

为了培养更多燃烧学人才,齐飞教授为本科新生开设了《燃烧中的奥秘》研讨课,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等燃烧学》和《燃烧化学动力学》两门英文课程,并鼓励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采用英文教学。在教学工作中,齐飞教授强调理实结合,融入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鼓励大家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扎实的技能。

 

科研就是要做与众不同的创新工作

 

十几年的研究生涯里,有辛苦,有收获,也有感悟。齐教授认为,虽然现在学生面临的人生选择很多,但如果想做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工作,科研一定是首选。在他的眼中,科研就像窖藏美酒,积累得越久越香醇。他认为,要做出好的科研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树立创新交叉的学术思想,找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他曾说过,“做科研不应以单纯发表论文数量或获得奖项及人才计划作为目标,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这才是科研工作者的真正追求。我们一定要想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实,这样才能出第一流学问、成第一等人才。”

 

 

齐飞教授也将这种严谨、追求卓越的态度带入了实验室建设中,以欧美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实验室作为标杆,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实验室。无论是实验平台设计、实验仪器的选配,还是各种管路的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等等,都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兼顾实验室美观和整洁,落实安全规范。新建成的实验室成为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了校内外众多科研人员的参观和访问。

 

 

“做科研要静得下心来”,还要有家国情怀。在国外做博士后的时候,齐飞教授感受到了欧美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特别是在与能源、动力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燃烧学领域的领先水平,之后便决定投身我国燃烧学研究,并为之奋斗了近二十年。“要高瞻远瞩,思考别人没有做好的地方、别人没有想到的方向,取得具有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成为国际上独特方向或方法的开创者。”齐飞教授认为,做科研要脚踏实地,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轻言放弃。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他一直希望青年学生能切实了解国计民生需求,投身到国家最迫切需要的学科领域中去,并且他也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自学院师资选聘委员会成立以来,齐飞教授积极参与,在青年学者的引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借助担任国际燃烧学会秘书长和理事的机会,积极向国际燃烧学界介绍我国燃烧学领域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情况,帮助国内优秀学者在国际燃烧学组织和会议中发挥更大作用,也鼓励优秀的青年学者回国助力祖国发展。

 

如今,“星火论坛”为学院与国际燃烧界沟通交流搭建起了桥梁,他希望更多的国际著名大师能走向“星火论坛”,帮助青年燃烧学研究者和学生们开拓国际视野,同时他也希望,能从“星火论坛”中走出一批自己培养的学术大师,在未来燃烧学的国际舞台上,看到更多中国学者的靓丽风采。 

 

本文根据李玉阳副教授提供资料整理

 

附: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能源研究团队网站

供稿:张玲玲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