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新国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系统、智能产品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型制造(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绿色设计和供应链、精益企业与管理等领域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本、承接或参加多项国家和上海市资助的产品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产学研合作项目。
01 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工业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决定了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各国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开启了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背后需要研发制造技术、流程、工具和方法及其与信息化融合的有力支撑,它不仅会改变传统的产品制造模式,还将改变生产组织模式。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工业企业需要由前瞻性思维,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推进结构调整和加强自主创新两个着力点,不断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全面提升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推动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建设。
02 现代产业的微笑曲线——创新驱动和服务升级
制造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品牌价值、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产品设计、高技术零部件等。而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生产和组装这两个产业环节,大多是高劳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工业产业链的底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价值曲线呈现“苦笑”型。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是我国工业产业由“苦笑”曲线走向“微笑”曲线的关键。因此,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庆出发,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在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主要可以围绕产品创新、智能制造、管理创新与服务创新四个维度,从“中国制造”的“红海”,走向“中国创造”以及“中国服务”的“蓝海”。
03 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和模式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现代服务经济的迅速增长,制造业不能再走单一依赖产品获得发展的路子,而是要同时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并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业是制造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支撑和必要前提。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从传统制造模式演变而来的新的先进制造模式。
服务型制造的兴起,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引发了一场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变革,此种变革有两个根本特点:一是讲面向客户个性化服务逐步引入制造价值链中,延长制造价值链,企业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余地;二是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更加细化:在制造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独立的生产性服务部门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制造价值链的中有,制造企业财那制造外包等服务型生产活动,实现专业化的生产,以敏捷的、柔性的、高效的、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创造更多价值,取得竞争优势。服务型制造正式符合“微笑曲线理论”的一种模式,取长补短,为当今制造业的变革提供了方向。
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机动动力楼
招生咨询电话:021-62932251
联系电话:021-62933031/3084/2285
招生咨询邮箱:jidong.mem@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