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探索发现
上海交大王如竹团队在Joule期刊上发表“吸附式空气取水”展望文章

发布时间:2021-05-12

近日,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旗下Joule上发表了题为“Adsorption-based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的评述性文章,论文第一作者是Mojtaba,通讯作者王如竹。文章聚焦于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介绍了目前吸附式空气取水领域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吸附式空气取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决定取水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空气取水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未来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指南。

 

 

图1. 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的参考指南

 

水资源短缺和人口增加的矛盾日益严峻,发展高效节能、实用安全的取水技术势在必行。在众多的节水取水方法中,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因其不依赖于水源、可利用低品位能源、轻便洁净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新型吸附剂材料应运而生。然而,吸附剂材料的良好性能,只能决定取水的适用场景,并不能保证取水系统的实际效果,系统部件的传热传质性能与材料特性同等重要。而目前关于吸附式空气取水的研究着重关注吸附剂材料的吸附、解吸性能,忽略了材料成本、环保安全以及系统性能、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文章立足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全面介绍了该系统领域的吸附剂材料、取水系统、取水应用、驱动能源和环境影响等发展现状,解释了其从材料到装置的完整结构和工作流程,指出系统吸附、解吸、冷凝、收集各部件的特性和功能,并从传热传质、吸附剂选型、冷源和冷凝设置等角度出发,找出影响实际取水效果的关键因素,提出对于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等不同应用场景下提高吸附式空气取水性能的可行方案。

 

论文链接1:Ejeian and Wang, Adsorption-based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Joule (2021)

论文链接2:Ejeian and Wang, Adsorption-based atmospheric water harvesting, Joule (2021)

报道链接:上海交大ITEWA团队Joule :吸附式空气取水展望

供稿: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