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动态
承百廿匠心 领智造之先——机械动力学院举办2016年春季学期课程项目展
发布时间:2016-06-30
6月25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承百廿匠心 领智造之先”2016年春季学期课程项目展举行,共展出千余名本科生完成的《工程学导论》、《设计与制造I》、《工程热力学II》以及《工程技术探究》四门课程的223个课程设计项目。校党委书记姜斯宪、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高捷、教务处副处长付宇卓、胡洁,机械动力学院院长奚立峰、党委书记杜朝辉、副院长章俊良、6系78级校友代表、知名合作企业代表及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活动。
自2012年起,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课程项目展,参展课程、项目及企业逐年增加。姜斯宪书记在开幕辞中表示,通过一次次的项目式学习和成果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这种项目式教学值得推广。项目展得到了学院“6系78级饮水思源校友基金”的大力支持。陈伟学长代表6系78级全体校友讲话,认为机械动力学院是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在抓好传统教育同时,大胆探索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工程教育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手动扫地机、脚锁自行车、智能仓鼠笼……学生们化作能工巧匠,展现着作品的无限创意。参展作品选题均来自于指导教师研究课题及学生自选发明,学生以4-6人团队合作方式,通过市场调研、概念设计、样机制作与测试、技术经济分析、项目总结等环节,设计实物模型,体验实际工程中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项目展现场,学生向评委嘉宾们介绍了各自项目的设计理念,嘉宾们与其互动交流,提供更加优化的建议。最终,活动评出了6个优秀项目一等奖,16个优秀项目二等奖,26个优秀项目三等奖,30个最佳创意奖和20个最受学生欢迎项目。
课程项目展是机械动力学院为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所需的全局概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学院,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针对大学工科教育的薄弱环节,学院借鉴美国知名大学学习工厂模式,建设产学合作基地,加强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工业企业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全新的项目式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项目展是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展示平台,也成为了检验课程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学院已成功将项目式教学模式由设计制造系列课程推广至热学系列课程,参与学生从国际化试点班逐步辐射至全院各专业乃至全校工科平台,受益面涵盖8个学院23个专业。
近几年,“项目式”教学理念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成效明显,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度校长奖等,在“国际联合课程设计项目”中不断取得突破,国际工程项目小组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洛克希德•马丁杯”优秀设计一等奖。项目式教学及成果展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工程能力,又融入了企业的实际需求,推进了产学合作,也为“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时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积累了经验。
附二:参展课程简介
《工程学导论》是一门面向工程类学科低年级大学生基于工程项目学习的概论性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概念、知识、方法的课堂讲解以及穿插于课程讲解过程的课程项目实践两个部分。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基础知识,同时培育学生认识、提出工程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研究并设计解决方案及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近年来,该课程已成功推广至学校各工科专业,其中工科平台涵盖了8个学院23个专业。
《设计与制造I》包含形象思维、设计过程、设计表达、机械制图等设计基础,尺寸与公差、加工方法等制造基础,课程项目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产品开发的思路,掌握初步的工程技术方法及工具,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设计并制造符合功能需要的零件或组件。
《工程热力学II》是研究工程领域能量有效利用及能源转换规律学科。长期以来,该课程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在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思维、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等方面不是特别有效。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学生可以进一步树立能量高效转换与合理利用的正确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