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新闻
5篇论文获评2018年校优秀博士论文及优博论文提名
发布时间:2019-03-29

近日,在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院2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论文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本次全校共有15篇优博论文和22篇优博提名论文。

 

获奖名单如下:

 

 

校优博论文的评选,旨在建立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氛围和导向,激励博士生潜心从事原创性的科学研究,鼓励导师对博士生的悉心指导和精心培育,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增强我校博士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

 

附: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简介

论文题目:薄壁曲面零件五轴侧铣加工过程几何-力学仿真及变形误差刀路补偿

 

 

论文介绍:

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973计划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论文围绕难加工航空薄壁曲面零件高精高效的加工要求,开展了五轴侧铣加工过程的几何-力学集成仿真研究,解决了侧铣加工刀路误差控制和五轴铣削力精确预报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刀位修正的加工让刀变形补偿技术,突破了航空叶轮叶片零件多轴加工工艺瓶颈,显著提高了薄壁曲面零件加工精度。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ASME 会刊、CIRP 年报、Computer-Aided Desig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9 篇(一作论文8篇),其中JCR Q1区论文 8 篇,Q2区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 3 项、 软件著作权 1 项;获得国家奖学金、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奖学金、金昇学习优异一等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学术之星提名奖等荣誉,并代表上海交大参加2018年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

 

论文题目:相干散射机制对复杂微纳介质辐射特性的影响研究

 

论文介绍:

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纳多孔介质中相干散射和各向异性热辐射机理及其调控机制”的核心课题之一。复杂微纳介质对辐射传输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尤其是其中的相干散射机制是当前微纳尺度热辐射领域研究的难点问题。论文从电磁波理论出发,首次系统性揭示了相干散射的近场与远场作用机理,构建了基于多孔微纳结构的热辐射特性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多孔微纳结构进行主动设计,实现了对其热辐射特性的调控。论文研究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微纳尺度辐射传热调控技术主要基于先进纳米加工手段的局限性,有望进一步降低微纳尺度热辐射调控器件的成本,在高效热光伏能源利用、电子器件超快散热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际工程热物理、热辐射领域SCI期刊上,如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 Radiative Transfer等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10篇);因在相干散射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颁发的2017年度“王补宣-过增元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以及2018年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奖;设计的基于近场辐射传热的高效散热器件获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第一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优胜奖,并于2018年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和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

 

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奖论文简介

论文题目:基于多点耦合逆子结构法的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论文介绍:

论文选题来源于校企合作项目“百万平台NVH技术创新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减振降噪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揭示机械振动传递的机理,对振动分析及减振优化提供理论指导,论文研究了子结构频响函数、子结构间耦合连接动刚度与系统频响函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免拆分系统的振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相对贡献度计算方法及结构动力学响应快速预测方法,实现在系统不拆分情况下的子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有效识别,提高了振动主要传递路径的分析能力和减振优化问题的求解能力。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期刊上发表AB档SCI论文4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获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优秀青年论文奖(8/800)、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文题目:基于复合活性炭纤维材料的吸附式空气取水原理与系统

 

  

文介绍:

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针对边远地区淡水紧缺问题,论文开发了太阳能驱动的间歇式空气取水系统,攻克了高性能吸湿剂及高效的系统结构两个技术难点,使得该技术在低露点及电力缺失等地区,亦能实现较少能耗及较短循环时间的大量取水。基于热力学定律确定了空气取水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基于全球不同的地域的实际工况,衡量了50kg日取水系统在世界典型地区气候下的取水潜能,为装置的规模化实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AB档一作5篇,会议论文3篇,取得了3项发明专利,获第二届学术之星、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特奖、校优秀毕业生、上海交大博士学术论坛最高荣誉最佳论文奖、赵朱木兰博士一等奖学金等荣誉。

 

论文题目:喷水推进泵水力优化设计方法及空化研究

 

论文介绍:

论文选题来源于上海市经信委军民结合项目“高速执法船喷水推进混流泵研制”。针对喷泵水力优化设计方法及空化预测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多目标遗传算法耦合的喷水推进泵叶轮优化策略,获得一组性能较高的喷水推进泵水力模型;采用高速摄像技术获得了空化流动特征及其空化流态演变规律,建立空化流动结构和空化性能的关联性;基于空化数值计算与可视化试验结果分析喷水推进泵性能陡降时关键的空化流动特征,揭示空化性能下降机理;建立了压力等值面及面积比的构建方法,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压力等值面面积比的喷水推进泵空化性能预测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喷水推进泵的空化性能预测,而且可以拓展到叶片式水力机械的空化性能预测,将在工程上解决水力机械空化性能快速预测问题。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国际英文EI期刊论文1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并发表论文5篇,公开和授权发明专利4件,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生、校优秀毕业生、上海核工院奖学金等荣誉。


© 2017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教学网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001883818 位访客
分享到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A楼102室
邮编:200240

Baidu
map